吕温 简介
「唐朝」-
吕温(771~811) 字和叔,又字化光,唐河中(今永济市)人。德宗贞元十四年(798)进士,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,授集贤殿校书郎。贞元十九年(803),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。贞元二十年夏,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,在吐蕃滞留经年。顺宗即位,王叔文用事,他因在蕃中,未能参与“永贞革新”。永贞元年 (805)秋,使还,转户部员外郎。历司封员外郎、刑部郎中。元和三年 (808)秋,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,贬道州刺史,后徙衡州,甚有政声,世称“吕衡州”。曾从陆贽治《春秋》,从梁肃为文章,学有渊源。其文俊拔赡逸,颇有文采,《旧唐书·吕温传》称其文“有左丘明、班固之风”。与柳宗元、元稹等相厚,在衡与石鼓书院李宽、衡岳寺灵澈、九真观田良逸等友善,乐道参玄。尝奉敕祭告南岳。卒后,刘禹锡将其诗文辑为《吕衡州集》二十卷,后有《吕和叔文集》行世,《全唐诗》收其诗二卷百余首。
吕温在法律思想上强调明刑立威,认为治理国家必须“权之以法制、董之以刑罚”;但又认为刑罚是道德的辅佐,刑罚的运用必须服务于“导之以德”,以达到使人“迁善远罪”的目的。为了维护封建法制的严肃性和力求执法公正,他提出了两个主张:①反对“功臣恕死”的规定,认为功不可以不赏,罪不可以不刑;信赏必罚是天经地义。如果有功勋的人犯了死罪予以免死,或者没有犯罪而先行恕死,乃是弃信废刑,挠权乱法,以罪宠人。这样不但不能劝善惩恶,反而会鼓励犯罪,对国家对功臣都将有害无益。②反对纳粟赎罪的规定,认为刑赏是国之大本,不可不严肃对待。汉代曾用过纳粟的办法除罪拜爵,但那是“杂霸道而隳王制,昧宏规而狃小利”。以之拜爵,固然毁坏了有功必赏的规定,以之除罪,更是废弃了有罪必罚的法律,是对残贼之徒和□宄之党大开免罪之门,使凶人酷吏可以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恶。这样,刑法规定得再严,甚至“临以斧钺,驱于鼎镬”,也是不足以立威的。
吕温相关资料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(或整理自网络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| https://www.shici.sc.cn/shiren/350.html
吕温的诗词
- 《蕃中答退浑词二首》
- 《刘郎浦口号(吴蜀成婚此水浔)》
- 《嘲黔南观察南卓(一云卓故人效吕温作)》
- 《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》
- 《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》
- 《镜中叹白发》
- 《同舍弟恭岁暮寄晋州李六协律三十韵》
- 《奉敕祭南岳十四韵》
- 《和舍弟惜花绝句(时蕃中使回)》
- 《闻砧有感》
- 更多吕温的诗词>>>
热门名句
- 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
- 谤书盈箧不复辩,脱身来看江南山
- 魂来枫叶青,魂返关塞黑
- 新样靓妆,艳溢香融,羞杀蕊珠宫女
-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
- 我居北海君南海,寄雁传书谢不能
- 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
- 水色渌且明,令人思镜湖
- 箫鼓追随春社近,衣冠简朴古风存
- 桃花洞,瑶台梦,一片春愁谁与共